教師簡介
孫迺翊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士、法律學碩士,德國海德堡大學法學碩士(LLM)、法學博士。曾任萬國法律事務所律師、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2018年8月起任教於本院。
孫迺翊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行政法與社會法,授課領域包含憲法、行政法、社會法、地方自治法、比較憲法專題、行政法專題、社會保險法專題、社會救助與福利服務法專題等,並與身心障礙權益倡議團體合作,開設公益服務實習課程。孫迺翊教授之研究成果發表於中文、德文與英文之期刊與專書,其中有多篇經嚴格審查之期刊論文,並與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廖福特研究員共同主編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一書。除任本校專任教授外,孫迺翊教授曾為社團法人社會法與社會政策學會創會理事長,並為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行政院身心障礙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兼任委員等政府機關委員或顧問。
教師經歷
任教經歷
起始期間 | 結束期間 | 工作單位 |
2016.02 | 2018.07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 |
2009.08 | 2016.02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
2008.08 | 2009.07 | 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
2005.08 | 2008.07 |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 |
其他校外經歷
起始期間 | 結束期間 | 工作單位 |
2020 | 迄今 |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諮詢顧問 |
迄今 | 台灣行政法學會第九屆理事 | |
2023.10.01 | 2025.09.30 | 國家教育研究院「法律名詞審譯會」審譯委員 |
2022.03.23 | 2025.03.22 | 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董事 |
2018 | 2024.12.24 | 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監事 |
2018 | 2023.03.20 |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法與社會政策學會監事 |
2016.12 | 2020.05 | 總統府人權諮詢委員會委員 |
2016.10 | 2019.08 |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兼任委員 |
2016 | 2018 |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法與社會政策學會前任常務理事 |
2015.06 | 2017.05 | 律師懲戒委員會覆審委員會委員 |
2015.01 | 迄今 | 行政院身心障礙權益推動小組委員 |
2014 | 2016 | 社團法人台灣社會法與社會政策學會創會理事長 |
2013.04 | 2015.03 | 台北市政府人權委員會委員 |
2011.12 | 2014.05 | 司法院訴願委員會委員 |
2011.01 | 2012.12 | 總統府法規會委員 |
2011.06 | 迄今 | 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署法律諮詢小組委員 |
2011.01 | 2016.12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原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訴願委員會委員 |
2008.04 | 迄今 | 衛生福利部法規會委員 |
1995 | 1997 | 萬國法律事務所律師 |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論文名稱 | 出版日期 | 頁數 |
台灣身心障礙公務人員特考制度之省思: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之觀點 | 2021.01 | |
公務人員身心障礙人員特考就夠了嗎?從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幾則決定書談起 | 2020.12 | |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3條司法保護在我國落實情形 | 2019.03 | |
社會國的想像:我國憲法解釋與國際人權公約的對話 | 2017.11 | |
On the Road to Equal Enjoyment of Human Right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aws in Taiwan and their dialogue with the CRPD | 2017.11 | |
建構自由民主社會國的憲政價值 – 新憲/修憲應如何看待基本國策之國民經濟與社會安全條款 | 2017.10 | |
公務人員退休年金改革之評析 | 2017.06 | |
Menschen mit schweren Behinderungen als Richter/Staatsanwalt? Eine Umsetzungsprobe der NBehindertenrechtskonvention in Taiwan. Das Recht auf Arbeit für Menschen mit Behinderung – international Perspektive | 2017.03 | |
不同社會年金制度的銜接與年金期待權的保障法律觀點的分析 | 2016.11 | |
台灣年金制度改革的幾個法學面向思考 | 2015.01 | |
簡評行政法院判決中的社會保險法論理: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1767號判決為例 | 2014.12 | |
The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in Context of the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on the Democratic Legitimacy and Institutional Participation of the Health Care Decision. | 2014.12 | |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與平等社會權:以謹慎保守的憲法釋義支持並推動社會政策改革。 | 2014.10 | |
揮別俾斯麥模式社會保險制度?: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幾則判決評析德國健保制度的改革方向 | 2014.06 | |
Rechtsanspruch von Behinderten auf barrierefreien Zugang zu öffentlich-rechtlichen Einrichtungen und Diensleistungen? Am Beispiel des Gesetzes zur Gewährleistung der Rechte behinderter Menschen in Taiwan. | 2014.04 | |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社會憲法之比較及其實踐 ─ 以社會保障權為例 | 2014.03 | |
Die Gesundheitsreform 2011 in Taiwan und die institutionelle Bürgerbeteiligung. | 2013.10 | |
台灣全民健保制度之建構、發展與重要改革議題。 | 2013.11 | |
身心障礙行不行 ─ 從歐洲人權法院判決評析幾則關於請求提供無障礙環境或設施之行政法院判決 | 2013.06 | |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社會憲法之比較與實踐 ─ 以社會保障權為例 | 2012.06 | |
人員跨國流動下的社會安全制度 ─ 外國人平等社會權的法理初探 | 2012.06 | |
Gender, Family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in Taiwan. | 2012.06 | |
性別、家庭與社會安全制度 ─ 以社會救助法制中出嫁入贅條款為例 | 2011.12 | |
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權保障 | 2011.12 | |
社會權之憲法解釋及其法政策意涵。 | 2010.12 | |
社會行政程序法之不確定法律概念與判斷餘地:以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36條為例 | 2010.11 | |
視障者從事按摩業之職業促進法制。 | 2010.10 | |
從大法官解釋看二代健保改革 | 2010.05 | |
跨體系的平等 — 以我國社會保險被保險人之分類及其權利內涵之差異為例 | 2009.12 | |
「視障者按摩業保留」解除後之法制因應 | 2009.07 | |
「視障者按摩業保留」解除後之法制因應初探 | 2009.03 | |
我國年金保險制度被保險人分類合憲性初探—以社會國原則與平等原則為審查基準 | 2008.12 | |
社會福利行政中受益人之信賴利益保護—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借鏡 | 2008.12 | |
社會救助與親屬間扶養義務之關連性——更多的協助等於更多的獨立或更多的依賴? | 2008.06 | |
個人帳戶退休金得否為夫妻剩餘財產分配之標的——公法取向的社會法觀點下的幾點思考 | 2007.12 | |
歐盟憲法與社會公民權 | 2007.10 | |
從大法官釋字第五五〇號解釋檢討中央與地方關於健保保費補助之爭議問題 | 2007.10 | |
全民健保保費補助性質之分析——單向性社會給付與設籍要件之關連性 | 2006.11 | |
社會福利國家變遷中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之關係——單向性或相互性之社會給付關係 | 2006.09 | |
民法親屬編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 | 2006.05 | |
社會共識基礎與社會福利國家之建構 | 2006.05 |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名稱 | 出版日期 | 論文頁數 |
漏接工作貧窮、無視家庭結構變遷的社會救助制度——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版本之比較分析 | 2024.09 | 65-82 |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3條獲得司法保護在臺灣的實踐 | 2023.12 | 1-12 |
身心障礙者「活得像人」的自立生活權利—簡評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10年度訴字第60號判決 | 2023.10 | 115-130 |
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3條獲得司法保護之權利簡評2022年精神衛生法之修正 | 2023.05 | 36-50 |
評憲法法庭111年憲判字第19號全民健保停保復保案判決
|
2023.04 | 105-118 |
2021年行政法發展回顧 | 2022.11 | 1131-1169 |
社會給付公權力主體對第三人之償還請求權—德國社會法典法定債權移轉相關規範之比較研究 | 2022.09 | 259-335 |
身心障礙公務人員之合理調整請求權—簡評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字第688號判決 | 2022.09 | 89-102 |
国際連合の心身障害者の権利に関する条約が台湾の心身障害者就業促進法に及ぼす影響について―心身障害者公務員特別選考を例として― | 2022.05 | 139-163 |
精神病患或精神障礙者人身自由與正當法律程序之保障─簡評刑法監護處分之修正及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 | 2022.03 | 35-56 |
重返社會保險之路:簡評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之立法及其對勞工職業災害法制發展之意義 | 2021.10 | 57-73 |
2019年憲法發展回顧 | 2020.11 | 1471-1516 |
再探公共年金制度、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我國軍公教年金改革過渡條款之考察 | 2020.11 | 86-161 |
社會給付之競合──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簡字第672號判決關於就業保險法與就業服務法之職業訓練生活津貼競合為例 | 2020.07 | 214-234 |
2017年至2018年社會法發展回顧 | 2019.11 | 1761-1798 |
民法扶養義務與老人福利法第41條保護安置費用償還之適用問題─簡評最高行政法院101年度判字第562號判決 | 2017.12 | 5-16 |
台灣2013年年金制度改革におけるいくつかの法学的考察 | 2017.12 | 63-83 |
年金改革、信賴保護原則與年金期待權之財產權保障──兼論不同職域年金制度之銜接 | 2017.09 | 84-109 |
無障礙/可及性、合理調整與平等不歧視原則: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檢視我國憲法及身心障礙者權利保障法之平等原則內涵 | 2016.11 | 1163-1228 |
揮別俾斯麥模式社會保險制度?從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幾則判決評析德國近二十年健保制度改革方向 | 2016.09 | 373-442 |
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8條第1項規定與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適用問題初探 | 2015.12 | 13-31 |
Rethinking Social Democratic Constitutionalism in Taiwan. | 2015.11 | 95-117 |
行政規則、實質法規命令與法律保留 | 2015.08 | 9-11 |
簡評行政法院有關勞工保險「境外僱用」與「申報主義」之見解――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訴字第1767號判決為例 | 2015.06 | 16-42 |
我國年金改革政策論述的幾點迷思-兼論老年經濟安全體系與人口勞動經濟條件間的關聯性 | 2014.12 | 2-14 |
社會工作專業於家事事件程序之功能定位、法律效力及未來展望(與陳竹上、黃國媛合著) | 2013.12 | 21-37 |
年金制度改革的幾個法學面向思考 | 2013.11 | 93-108 |
陸生納保行不行?外國人平等社會權法理初探 | 2013.03 | 80-86 |
社會給付權利之憲法保障與社會政策之形成空間: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關於年金財產權保障及最低生存權保障之判決為中心 | 2012.06 | 445-516 |
再探視障按摩保留條款之合憲性 ─ 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九號解釋的法事實與法釋義 | 2011.09 | 49-127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基本精神及相關爭議問題 | 2011.07 | 29-34 |
「二代健保法案論壇」會議紀錄之五 ─ 大法官會議健保相關解釋及二代健保相關法制之改革 | 2011.06 | 245-259 |
Die Verfassungsrechtlichen und rechtspolitischen Bedenken ueber den Berufsvorbehalt fuer Sehbehinderten als Masseur/Innen in Taiwan | 2010 | 290-314 |
社會福利服務契約法制初探 ─ 從我國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之經驗談起 | 2010.02 | 241-261 |
社會給付行政中受益人之信賴利益保護—以德國社會行政程序法為借鏡 | 2009.06 | 111-184 |
歐盟人民社會基本權之保障——以受僱者與非受僱者之遷徙自由與社會給付請求權為例 | 2008.12 | 579-636 |
離婚年金權利分配制度(Versorgungsausgleich)- 以德國法為借鏡 | 2008.11 | 1-48 |
論社會保險制度之財務運作原則—兼評中央與地方政府關於健保保費補助之爭議問題 | 2008.02 | 61-136 |
恩給性社會給付沒保障?—憲法與行政法角度的分析 | 2007.02 | 79-88 |
親屬法與社會法的交錯領域—一個教學構想的嘗試 | 2006.12 | 87-104 |
憲法解釋與社會保險制度之建構—以社會保險「相互性」關係為中心 | 2006.11 | 1-50 |
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 | 2006.09 | 65-87 |
專書論文
專書論文名稱 | 出版日期 | 論文頁數 |
Consolidating Solidarity in Taiwan during the COVID-19 Crisis | 2022 | 497-518 |
再訪社會法體系──德國社會法體系的在地轉化 | 2022.07 | 63-92 |
福利服務法律制度回顧──以長期照顧服務法制之建構為中心 | 2021.12 | 779-807 |
再探公共年金制度、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與信賴保護原則──我國軍公教年金改革過渡條款之考察 | 2020.12 | 31-93 |
Die verwaltungsrechtliche Systembildung des Sozialrechts in Taiwan - Mit einer vergleichenden Perspektive zu den deutschen Sozialgesetzbüchern | 2019.11 | 108-125 |
On the Road to Equal Enjoyment of Human Rights for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Laws in Taiwan and Their Dialogue with the CRPD | 2019.05 | 661-678 |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as Judges/Prosecutors? A Test Case on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in Taiwan | 2018.07 | 291-305 |
Menschen mit schweren Behinderungen als Richter/Staatsanwalt? Eine Umsetzungsprobe der UN-Behindertenrechtskonvention in Taiwan | 2018.07 | 311-326 |
2017年公務人員退休年金改革之評析 | 2018.06 | 149-178 |
從隔離、保護到平等參與社會 – 以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檢視我國憲法及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之平等原則內涵 | 2017.12 | 293-361 |
概念定義、一般原則與無障礙/可及性之保障 | 2012.12 | 25-56 |
平等權與禁止歧視原則。(與許宗力合著) | 2017.12 | 57-81 |
表意自由、意見自由與身心障礙者資訊近用權(與李秉宏合著) | 2017.12 | 319-345 |
台灣民主政治發展脈絡下的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以民主正當性與制度性的公共參與為核心 | 2017.06 | 275-304 |
身心障礙行不行 ─ 以訴訟途徑請求公部門落實無障礙設施設置義務的可行性評析 | 2017.04 | 437-512 |
再探勞工保險之法律關係──以最高行政法院91年度判字第156號判決為出發點 | 2016.08 | 32-41 |
社會法的憲法基礎 | 2015.01 | 71-96 |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 | 2015.01 | 401-423 |
Die Gesundheitsreform 2011 in Taiwan und die institutionelle Bürgerbeteiligung | 2015 | 189-207 |
Grundrechte und subjektiv- öffentliches Recht Rechtsanspruch von Behinderten auf barrierefreien Zugang zu öffentlich-rechtlichen Einrichtungen und Dienstleistungen? Am Beispiel des Gesetzes zur Gewährleistung der Rechte behinderter Menschen in Taiwan | 2015 | 109-129 |
年金制度改革的幾個法學面向思考 ─ 兼論國際間年金私有化政策的轉向 | 2014.11 | 125-159 |
社會保障權 | 2014.08 | 393-410 |
性別、家庭與社會安全制度 ─ 以社會救助制度中出嫁及入贅條款為例 | 2014.07 | 523-591 |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與我國社會憲法之比較及其實踐 ─ 以社會保障權為例。 | 2013.12 | 153-196 |
授益行政處分之撤銷與信賴保護要件之判斷 | 2013.12 | 274-301 |
外國人平等社會權的法理初探 ─ 以開放來台中國大陸人士加入健保相關爭議為例 | 2013.06 | 245-312 |
社會法(與郭明政合著) | 2011.08 | 425-451 |
我國身心障礙者職業促進措施法制初探 ─ 以視障按摩業為中心 | 2011.05 | 331-380 |
體系內與體系間的平等 ─ 以我國社會保險被保險人之分類及其權利內涵之差異為例 | 2010.12 | 1-73 |
行政法上社會給付請求權之成立與存續保障-以德國社會法典第一編及第十編為借鏡 | 2007.09 | 643-666 |
從社會保險之財務處理方式論世代負擔之公平性問題 | 2002.07 | 465-496 |
專書
專書名稱 | 出版日期 |
Das Verhältnis zwischen Sozialversicherung und Sozialhilfe – Am Beispiel der gesetzlichen Rentenversicherung und der sozialen Pflegeversicherung, Nomos Verlag, Baden-Baden, Germany, Zugl. Diss. Heidelberg 2004/2005 | 2005 |
教師計畫
計畫類別 | 計畫名稱 | 起始日期 | 結束日期 | 職稱 |
國科會 | 法律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 2024.01.01 | 2026.12.31 | 召集人 |
國科會 | 建構具備危機因應能力的社會國:理論基礎與社會安全體系之改革 | 2023.08.01 | 2026.07.31 | 主持人 |
科技部 | 身心障礙者作為司法程序主體: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3條獲得司法保護之內涵及其落實 | 2020.08.01 | 2021.07.31 | 主持人 |
科技部 | 德國社會法典第十編社會給付三方法律關係下償還請求權規範之研究 | 2018.08.01 | 2020.07.31 | 主持人 |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先進國家職業災害保險納保制度之研究—以德、日兩國為例 | 2018.03.21 | 2018.06.30 | 共同主持人 |
科技部 | 補助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圖書計畫規劃主題:社會變遷下的勞動法與社會法 | 2016.06.01 | 2017.12.31 | 共同主持人 |
科技部 | 平等與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 —以反族群、性別、階級與身心障礙歧視為中心-(子計畫十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內國法化工程:立法落實與法律適用 | 2016.01.01 | 2018.12.31 | 主持人 |
科技部 | 平等與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 —以反族群、性別、階級與身心障礙歧視為中心-(總計畫暨子計畫十五)隔離,但平等?-談身心障礙學生的融合教育權利 | 2016.01.01 | 2018.12.31 | 共同主持人 |
科技部 | 社會國的經濟社會結構:以「活化社會的福利國」為理論借鏡 | 2015.08.01 | 2018.07.31 | 主持人 |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 全民健保行政救濟案件之實證研究 | 2014.07.08 | 2015.01.07 | 研究人員 |
國家發展委員會 | 老年貧窮與適足保障之研究 | 2014.04.28 | 2014.12.27 | 協同主持人 |
科技部 | 社會正義之理論與制度實踐-(子計畫七)身心障礙者平等參與社會之權利及公部門提供無障礙環境之積極作為義務 | 2013.01.01 | 2016.03.31 | 主持人 |
台北市政府法制局 | 「授益行政處分之撤銷與信賴保護要件之判斷」鑑定意見書 | 2013.08 | 主持人 | |
司法院 | 司法院司法知識庫100年度社會保險行政訴訟精選裁判整編 | 2012.11.23 | 2012.11.22 | 主持人 |
教育部法學教育 | 法律生命週期實現法學創新教學計畫 | 2009.06.01 | 2010.03.31 | 子計畫主持人 |
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 按摩業開放後管理之法制建構規劃 | 2009.11.20 | 2010.06.19 | 計畫主持人 |
教育部 | 社會法e化教學之核心內容與教學方法 | 2007.06.01 | 2008.01.31 | 協同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