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簡介
吳從周教授畢業於臺北大學(前身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法律系(1989),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1993)、博士(2003),目前同時為德國科隆大學法學博士候選人(2004迄今),此外並曾在臺灣板橋地方法院擔任過近五年之法官。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民事財產法、民事訴訟法及法學方法論,自2004年起在大學任教,歷任過東吳大學助理教授、臺北大學副教授。出版著作有「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共八冊)、「法源理論與訴訟經濟」、「特種租賃、使用借貸與訴訟費用」、「違約金酌減之裁判分析」,以及期刊專論百篇。亦兼任若干政府機關內的委員會委員。
期刊論文
期刊論文名稱 | 出處 | 出版日期 | 論文頁數 |
---|---|---|---|
台灣民事法學教育現況與未來 | 月旦法學教室 第200期 |
2019-06 | 55-61 |
違約金債權是否為從權利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93期 |
2018-11 | 9-12 |
法律行為解釋、契約解釋與法律解釋──以民法第98條之立法溯源與實務運用為中心 |
中研院法學期刊 第23期 |
2018-09 | 81-169 |
電子票券交易與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中華民國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107年6月6日旅品字第1070080554號函詢試復 | 月旦裁判時報 第75期 |
2018-09 | 41-49 |
論暴利行為--兼評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2445號判決 | 台灣大學法學論叢 第47期第2卷 |
2018-06 | 889-939 |
從工程承攬契約的兩個實務案型再思考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要件--以【物價漲跌型】及【工期展延型】之相關判決為中心 | 政大法學評論 第153期 |
2018-06 | 1-80 |
Rethinking the Nature and Legal Status of Illegal Structures in Taiwan: A Commentary on Taiwan High Court Judgment Case No. 102, Shang Zi, 1188 |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Law Review 第13期第1卷 |
2018-03 | 111-147 |
2016 年民事法發展回顧:方法論與釋義學之實務觀察 | 台灣大學法學論叢 第46期特刊 |
2017-11 | 1397-1423 |
再訪違章建築-以法學方法論上「法秩序一致性」原則出發觀察其法律性質與地位 | 法令月刊 第68期第6卷 |
2017-06 | 72-106 |
共思臺灣民法及消費者保護法上意思表示之相關問題 | 月旦法學雜誌 第262期 |
2017-02 | 86-96 |
公同共有債權之行使——評「最高法院」2015年度第三次民事庭會議決議 | 中德私法研究 第14期 |
2016-12 | 161-193 |
從一則舊法案例反思新修正消費者保護法有關「消費者解約權」之適用 | 月旦裁判時報 第52期 |
2016-10 | 12-21 |
變更判決之訴-著重觀察民訴法第 397 條與民法第 227 條之 2 在性質上之對應-民事訴訟法研究會第一百二十八次研討會紀錄 | 法學叢刊 第61期第2卷 |
2016-04 | 153-230 |
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之性質 | 仲裁 第102期 |
2015-12 | 151-195 |
當事人適格與否可以成為中間爭點? |
月旦法學教室 |
2015-12 | 18-20 |
我國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發展現況─特別著重觀察內部效力與外部效力演變之互動 |
軍法專刊 |
2015-08 | 47-68 |
意氣用事的支付命令修法 | 月旦裁判時報 第37期 |
2015-07 | 31-36 |
法人之新法定代理人承受訴訟,原訴訟代理人代理權消滅?──從王金平黨籍案評析最高法院九十二年度台抗字第三九六號裁定之見解 | 月旦裁判時報 第34期 |
2015-04 | 30-38 |
徘徊在十字路口的支付命令制度?─探究德國法並思考我國應否廢止其既判力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67期 |
2015-03 | 63-96 |
初探法感(Rechtsgefühl)—以民事案例出發思考其在法官判決中之地位 | 台北大學法學論叢 第92期 |
2014-12 | 1-46 |
2013 年民事法發展回顧 | 台灣大學法學論叢 第43期特刊 |
2014-11 | 1127-1186 |
假扣押之執行程序終結與消滅時效中斷之事由終止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44期 |
2014-10 | 21-23 |
獨任或合議?-對第二審審級組織的一個反思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59期 |
2014-11 | 51-70 |
見義勇為與無因管理--從德國法及台灣地區法規定評河南法院判決 |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第4期 |
2014-07 | 5-20 |
公開主義與法庭錄音──兼評「法庭錄音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八條之規定 | 月旦法學雜誌 第228期 |
2014-05 | 53-73 |
總公司對分公司之判決上訴第三審為訴之變更?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39期 |
2014-05 | 18-20 |
政府採購法第85條之3調解委員提出「書面調解建議」之適用疑義──一個涉及調解與仲裁關連之民事訴訟法觀點分析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45期 |
2014-04 | 101-114 |
民法上「權利失效理論」之繼受與發展:以拆屋還地之類型為中心 | 台灣大學法學論叢 第42期第4卷 |
2013-12 | 1203-1332 |
消失的二審失權:一個修正十周年結算!(下)──特別重新回顧檢討民事訴訟法第447條第3款及第6款之失權事由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35期 |
2013-11 | 55-75 |
論預約:探尋德國法之發展並綜合分析臺灣最高法院相關判決 | 台灣大學法學論叢 第42期特刊 |
2013-11 | 767-845 |
消失的二審失權:一個修正十周年結算!(上)──特別重新回顧檢討民事訴訟法第447條第3款及第6款之失權事由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33期 |
2013-10 | 69-93 |
附買回條件之契約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29期 |
2013-07 | 15-17 |
不適法無因管理是否成立法定債之關係?/臺高院100上易136判決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21期 |
2013-04 | 189-194 |
臺灣商品責任之實體與程序主要爭議現況──特別聚焦檢討舉證責任分配之實務案例 | 月旦法學雜誌 第214期 |
2013-03 | 69-97 |
我國智慧財產事件證據保全之裁判分析(下)──以民國99年至100年100則智財法院判決為對象-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17期 |
2013-02 | 36-52 |
簽證會計師責任之再檢討——從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對應適用的觀點評臺灣板橋地方法院九十八年度金字第三號判決 | 月旦裁判時報 第19期 |
2013-02 | 22-33 |
我國智慧財產事件證據保全之裁判分析(中)──以民國99年至100年100則智財法院判決為對象-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15期 |
2013-01 | 33-47 |
我國智慧財產事件證據保全之裁判分析——以民國99年至100年100則智財法院判決為對象(上)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13期 |
2012-12 | 21-35 |
違章建築與基地承租人之優先承買權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21期 |
2012-11 | 15-17 |
承租人不自任耕作與違法轉租——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十六條收回耕地之事由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17期 |
2012-07 | 18-20 |
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強制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民法第828條修正前後之互動--實體法與程序法對應適用之研究(一) -下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03期 |
2012-07 | 120-133 |
代位訴訟、時效抗辯與時效中斷──評析中國大陸最高人民法院(二○一一)民提字第七號民事判決 | 月旦民商法雜誌 第36期 |
2012-06 | 123-138 |
民事訴訟法第56條之1強制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民法第828條修正前後之互動--實體法與程序法對應適用之研究(一) –上 | 台灣法學雜誌 第201期 |
2012-06 | 75-92 |
請求仲裁人迴避之處理及其效力——以德國文獻見解之再介紹為出發 | 仲裁 第95期 |
2012-06 | 74-93 |
對他造於第二審提出新攻防方法無異議──最高法院一百年度台上字第三一○號民事判決評釋 | 月旦裁判時報 第14期 |
2012-04 | 30-43 |
種類之債或選擇之債?──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七八號民事判決評釋 | 月旦法學雜誌 第203期 |
2012-04 | 179-199 |
租賃關係存續中押租金之返還與租金之預付--簡評最高法院99年度臺上字第633號判決 | 台灣法學雜誌 第195期 |
2012-03 | 13-22 |
淺談經驗法則--與談姜世明教授「民事訴訟中自由心證主義之內涵與界限」一文 | 台灣法學雜誌 第196期 |
2012-03 | 52-57 |
不定期租賃出租人收回房屋重新建築土地法第一百條第一款「收回重新建築」之意涵 | 月旦法學教室 第112期 |
2012-02 | 18-20 |
凶宅、物之瑕疵與侵權行為--以兩種法院判決案型之探討為中心 | 2011-12 | 106-113 | |
再訪民事判例之拘束力難題兼論最高法院決議與判例之互動及其效力 | 2011-12 | 48-89 | |
論「供擔保代釋明」之假扣押--評析民事訴訟法第526條第2項之修法變化 | 2011-11 | 1-19 | |
「無意義的」給付承諾 | 2011-10 | 39-48 | |
推定真實死亡--一個真實死亡與法律死亡之中間類型的誕生 | 2011-06 | 111-150 | |
仲裁人契約、仲裁機構契約與返還溢繳仲裁費用--評析最高法院99年度臺聲字第826號裁定 | 2011-06 | 53-67 | |
凶宅與物之瑕疵擔保 | 2011-01 | 14-15 | |
撤銷仲裁判斷訴訟標的之價額計算 | 2010-12 | 136-142 | |
請求登報道歉回復名譽之訴訟標的價額計算 | 2010-12 | 63-69 | |
台灣民法解釋學之發展現況—著重在本土判決實踐的印證 | 2010-12 | 23-38 | |
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之價額計算—兼評最高法院九六年度台抗字第六七七號裁定 | 2010-11 | 45-60 | |
民事法類實務導讀 | 2010-08 | 208-215 | |
「不法行為不成立表見代理」?/最高院九八台上一九五九 | 2010-08 | 159-164 | |
試論判例作為民法第一條之習慣法 | 2010-06 | 227-299 | |
第三審廢棄發回判決之拘束力 | 2010-05 | 37-48 | |
廢棄發回判決拘束力之客觀範圍 | 2010-05 | 20-21 | |
使用借貸契約之債權物權化/高院九八重上更(二)五一 | 2010-05 | 167-173 | |
評王澤鑑著,法律思維與民法案例 | 2010-03 | 165-167 | |
時效抗辯、法律感覺與誠信原則—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九三三號判決評釋 | 2010-02 | 90-96 | |
民事實體法類實務導讀 | 2010-02 | 128-131 | |
「法律上障礙」作為時效開始進行之障礙或時效停止之事由?/最高院九八台上四五○ | 2010-01 | 185-188 | |
初探訴訟經濟原則--一個法律繼受的後設描述 | 2009-11 | 1-71 | |
借名登記與無權處分 | 2009-10 | 162-165 | |
出租人之主給付義務與物之瑕疵擔保責任 | 2009-09 | 156-183 | |
親屬法與人事訴訟程序結合教學專題研究:第三講 贍養費給付之理論與訴訟實務 | 2009-08 | 63-74 | |
撤銷仲裁判斷與時效視為不中斷──簡評最高法院九六年度台上字第一四一二號判決 | 2009-07 | 235-242 | |
限制行為能力人之中性行為 | 2009-06 | 145-153 | |
在時效起算點決議仍採客觀基準說之後──高等九七上國一一 | 2009-06 | 253-255 | |
案件遲延之逆襲──從防止「逃避爭點簡化協議」與「逃避失權」之角度出發整理與觀察相關最高法院判決 | 2009-05 | 21-44 | |
親屬法與人事訴訟程序結合教學專題研究:第二講 裁判離婚事由及其訴訟程序之實務問題 | 2009-05 | 26-39 | |
法律新聞講座:法律上的死而復活──死亡宣告之撤銷及其效力 | 2009-04 | 30-38 | |
互易契約之債權物權化—簡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二九號判決 | 2009-03 | 194-203 | |
以一訴「附帶請求」不併計標的價額之範圍 | 2009-03 | 132-139 | |
接續觀察主觀預備合併在我國之發展 | 2009-03 | 171-198 | |
親屬法與人事訴訟程序結合教學專題研究:第一講 受詐欺或脅迫而結婚及其撤銷之訴訟程序 | 2009-02 | 58-73 | |
未出席社員能否提起撤銷總會決議之訴 | 2009-01 | 10-11 | |
於第二審始提出時效抗辯之失權效果 | 2009-01 | 151-156 | |
「土地與房屋不同屬一人所有」不宜類推適用民法第四二五條之一 ──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五九號判決在法學方法論上的再思考 | 2009-01 | 218-230 | |
法律新聞講座:上司罵下屬、公司連帶賠?!──受僱人「執行職務」概念之再檢討 | 2008-11 | 28-36 | |
再論第二審失權與補充第一審之攻擊防禦方法 | 2008-11 | 21-37 | |
債權物權化、推定租賃關係與誠信原則 | 2008-10 | 613-650 | |
法律新聞講座:子女提起婚生否認之被告適格 | 2008-09 | 28-35 | |
債權物權化、推定租賃關係與誠信原則 | 2008-09 | 1-25 | |
醫療過失舉證責任之實務新發展:醫病鬥「法」第二回合 | 2008-08 | 256-267 | |
法律新聞講座:主人與狗──動物占有人責任之實務見解整理 | 2008-06 | 28-35 | |
遲誤準備程序期日、不預納訴訟費用與視為合意停止訴訟程序 | 2008-06 | 89-108 | |
法律溯及既往適用與類推適用 | 2008-04 | 248-253 | |
法律新聞講座:民事裁判書附記不同意見書 | 2008-04 | 28-33 | |
民事法官懈怠案件之進行與當事人之權利救濟──從德國「不作為抗告法」之制定思考我國法之出路 | 2007-11 | 34-57 | |
訴訟繫屬後之特定繼受人與善意取得之保護──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台抗字第四七號裁定 | 2007-10 | 67-77 | |
再訪否認子女之訴──以親生父提訴權之探討為中心 | 2007-09 | 413-433 | |
基礎講座民法與法學方法第三講:詐害特定債權時撤銷權行使是否溯及適用之實務難題──兼論判例之「不再援用」與「廢止」 | 2007-08 | 44-53 | |
再訪否認子女之訴──以親生父提訴權之探討為中心 | 2007-07 | 71-89 | |
基礎講座民法與法學方法第二講:人事保證期間規定溯及適用之實務難題:法官應該比法律聰明? | 2007-06 | 37-48 | |
基礎講座民法與法學方法第一講:推定租賃關係:民法第四百二十五條之一之適用與類推適用 | 2007-04 | 53-65 | |
民法上之法律漏洞、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土地法第九十七條作為民法不當得利之補充規定在法學方法論上之觀察,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一八號判決評釋 | 2006-12 | 103-140 | |
權利失效之要件變遷 | 2006-11 | 12-13 | |
所謂「上訴不可分原則」──上訴效力溯源德國文獻初探 | 2006-09 | 150-160 | |
附帶上訴之研究──綜合評析相關實務見解,並比較德國二00一年與我國二00三年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之新修正 | 2006-09 | 59-126 | |
第二審失權與補充第一審之攻擊防禦方法 | 2006-08 | 219-229 | |
「集中審理原則」實施滿五週年再考──著重於回顧其在德國民事訴訟法史上之起源與在台灣之雙重繼受 | 2006-07 | 381-424 | |
第二審審判案件兼採獨任制芻議:借鏡德國法打破我國民事訴訟法各審級參與審判之法官人數「一、三、五」的數字迷思──從最高法院二則判決談起,載「論權利保護之理論與實踐」(曾華松大法官古稀祝壽論文集) | 2006-06 | 349-367 | |
基礎講座民法總則第三講:備忘民法總則之二年短期消滅時效期間──實務案例類型化及其分析 | 2006-06 | 59-69 | |
基礎講座民法總則第二講:民法上之無權代理──狹義無權代理 | 2006-04 | 46-57 | |
否認子女之訴與一般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之關係──觀察釋字第五八七號解釋作成前後實務見解之變遷 | 2006-02 | 203-209 | |
基礎講座民法總則第一講:民法上之無權代理──表見代理 | 2006-02 | 53-62 | |
闡明提出時效抗辯與二審失權──簡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二三九一號判決 | 2006-01 | 246-250 | |
法律漢字譯語與法律繼受──以民事訴訟法上「聽審請求權」之形式譯語整合與「突襲性裁判禁止」之原始意涵詮釋為例 | 2005-12 | 189-229 | |
變遷中之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從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一二號等三則判決之啟示談起 | 2005-12 | 93-146 | |
闡明時效抗辯與法官迴避──瀏覽與備忘二OO四年以來德國學說與實務見解的最新發展 | 2005-10 | 160-167 | |
闡明之界限變遷──簡評最高法院九三年台上字第一八號判決 | 2005-07 | 234-241 | |
「集中審理原則」實施滿五週年再考──著重於回顧其在德國民事訴訟法史上之起源與在台灣之雙重繼受 | 2005-06 | 87-109 | |
訴之客觀預備合併第二審法院之審理裁判 | 2005-06 | 166-172 | |
不備訴之追加特別要件時法院之處理程序──簡評最高法院九一年度台上字第八九六號判決 | 2005-05 | 234-237 | |
論遲誤準備程序之失權 | 2005-04 | 47-138 | |
再訪空白授權票據──試揭開最高法院68年第15次、70年第18次及82年第1次總會決議之模糊面紗 | 2004-11 | 65-79 | |
票據之簽名、蓋章與按指印--試評析最高法院相關實務見解及其與民事法上相關簽章形式規定之關係 | 2004-05 | 71-86 | |
論民法第一條之「法理」--最高法院相關民事判決綜合整理分析 | 2004-02 | 1-104 | |
當代德國法學上具體化之理念及其方法(下) | 2001-08 | 99-108 | |
當代德國法學上具體化之理念及其方法(上) | 2001-06 | 119-126 |
研討會論文
研討會論文名稱 | 出版日期 | 論文頁數 |
---|---|---|
對違章建築判決之評釋 | 2017 | |
科技時代之意思表示 | 2016 | |
情事變更原則在台灣工程契約之適用情形 | 2016 | |
沒收作為準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刑事扣押與民事強制執行競合… | 2016 | |
台灣法上住宅租賃之相關問題 | 2015 | |
也論情事變更原則 | 2015 | |
撤銷仲裁判斷之訴之性質 | 2015 | |
預約不履行之損害賠償 | 2015 | |
台灣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之發展現狀-特別著重觀察內部效力與外部效力演變之互動 | 2015 | |
認真看待借名登記 | 2013 | |
訴訟標的價額核定之實務難題 以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解釋適用為中心 | 2013 | |
臺灣商品責任之實體與程序爭議現況—特別聚焦檢討舉證責任分配之實務案例 | 2012 | |
民事訴訟法第56-1條強制固有必要共同訴訟與民法第828條修正後之互動 | 2012 | |
受僱人「執行職務」概念之再探討:以臺灣法之案例為中心 | 2011 | |
論法感(Rechtsgefühl)—以案例出發思考其在法官民事判決中之地位 | 2010 | |
初探訴訟經濟原則──一個法律繼受的後設描述 | 2009 | |
案件遲延之逆襲──從防止「逃避爭點簡化協議」與「逃避失權」之角度出發整理與觀察相關最高法院判決 | 2009 | |
再論第二審失權與補充第一審之攻擊防禦方法 | 2008 | |
從概念法學到利益法學─以耶林(Rudolf v. Jhering)的思想發展為中心 | 2007 | |
再訪否認子女之訴──以親生父提訴權之探討為中心 | 2007 | |
第二審失權與補充第一審之攻擊防禦方法 | 2006 | |
變遷中之消滅時效期間起算點──從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一三一二號等三則判決之啟示談起 | 2005 | |
民法上之法律漏洞、類推適用與目的性限縮───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一七一八號等相關判決、決議綜合評釋 | 2005 | |
法律漢字譯語與法律繼受──以民事訴訟法上「聽審請求權」之形式譯語整合與「突襲性裁判防止」之原始意涵詮釋為例 | 2005 |
專書
專書名稱 | 出版日期 |
---|---|
違約金酌減之裁判分析(三版) | 2017-09-01 |
變遷中的東亞法院—從指標性判決看東亞法院的角色與功能 | 2016-10-01 |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之對應適用(一)——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七冊 | 2015-12-01 |
違約金酌減之裁判分析(二版) | 2015-05-01 |
轉型中的東亞法院:基本形貌、紛爭解決與行政治理 | 2014-09-01 |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之法院實踐,收錄於「民事法之思想啟蒙與立論薪傳--孫森焱前大法官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 2013-11-01 |
違約金酌減之裁判分析 | 2013-10-01 |
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五冊(法源理論與訴訟經濟) | 2013-07-01 |
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第六冊(特種租賃、使用借貸與訴訟費用) | 2013-07-01 |
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 第四冊 | 2010-03-01 |
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 第一冊(法理、集中審理與失權) | 2008-03-28 |
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 第三冊(債法修正溯及既往與法官闡明時效抗辯) | 2007-10-01 |
民事法學與法學方法 第二冊(概念法學、利益法學與價值法學) | 2007-06-27 |
多元價值、寬容與法律 | 2004-04-30 |
類推與「事物本質」──兼論類型理論 | 2003-05-01 |
法律哲學 | 2001-05-25 |
教師計畫
計畫類別 | 計劃名稱 | 起始日期 | 結束日期 | 職稱 | 備註 |
---|---|---|---|---|---|
法務部委託研究案 | 民法債務不履行、瑕疵擔保責任及請求權時效制度規範之檢討與立法建議─以現代國際契約法的發展趨勢 | 2017-02-01 | 2017-07-31 | 協同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民法第七十二條公序良俗條款之具體化 | 2015-08-01 | 2016-07-31 | 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反思不動產借名登記契約 | 2014-08-01 | 2015-07-31 | 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中德民法上租賃契約社會化相關問題之比較研究 | 2013-08-01 | 2014-07-31 | 主持人 | |
校內補助案 | 東亞民法的理論繼受與法院實踐 | 2013-01-01 | 2013-12-01 | 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從誠信原則限制性功能之角度觀察我國民事裁判實務相關案例之新發展 | 2012-08-01 | 2013-07-31 | 主持人 | |
政府部門案件 | 兩岸跨境婚姻紛爭所衍生之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之相關問題 | 2012-07-01 | 2014-02-28 | 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預約之研究 | 2011-08-01 | 2012-07-31 | 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法律行為之解釋 | 2010-08-01 | 2011-07-31 | 主持人 | |
科技部(原國科會)案件 | 民法第一條[習慣]之研究 | 2008-08-01 | 2009-07-31 | 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