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氣候變遷談判新趨勢的浮現:12.23從坎昆協議檢討我國氣候變遷政策座談會紀要

PLES於2010年12月23日舉行了「從坎昆協議檢討我國氣候變遷政策」座談會,就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6次締約國會議的進行與結果,以及其對我國氣候變遷政策的啟示進行討論,包括坎昆協議的效力、坎昆協議的重要內容、REDD相關機制(減少伐林及森林退化造成之溫室氣體排放,Reduction in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綠色氣候基金等關問題(請參考討論題綱)。以下為座談會參與者簡要的發言紀錄。

 

中心主任葉俊榮教授:作為國際因應氣候變遷中點的坎昆會議

        中心主任葉俊榮教授在引言中特別指出,坎昆當然不是氣候變遷的「終點」
,但從其成果而言,或許可以視為一個「中點」。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誕生於1992年,至今已將近20年,這期間成功地發展出公約/議定書的管制模式。然而這種模式隨著去年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 Accord)與今年坎昆協議(Cancun Agreements)的出現,已有所嬗變,這是未來值得觀察的。不過在公約/議定書模式開始出現變化的同時,管制工具並沒有巨大的改變。

 

林子倫教授:重建信任,轉向務實

        林教授提到,在哥本哈根會議被認為失敗且不透明、不民主的壓力之下,這次會議原先充滿了不信任的氣氛。本次會議主席則試圖重建信任,強調透明性(transparency)與包容性(inclusiveness),從結果而言應該是成功的。例如在本次會議中開放NGO參與多場非正式會議,藉此降低會議的不透明性與密室政治性質。

    此外,與會各國在本次會議也擱置了減量爭議,開始尋求共識,討論與發展中國相關且務實的技術移轉、財務支援等問題,並且將REDD首次納進文件當中。其他會議重要進展還包括了同意在京都議定書下繼續談判,確保第一承諾期與第二承諾期無縫接軌、繼續強化及延續CDM、設立氣候基金等等。

 

施文真教授:設立氣候資金,REDD機制強調森林管理

        施教授分別針對氣候資金與REDD機制兩個議題做進一步的探討。首先在資金方面,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12年之前提供總額為300億美元的快速啟動資金(fast start finance),以及在2020年前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長期資金(long-term finance) ,以支援發展中國家的氣候方案。坎昆協議還設立了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並建立委員會處理基金的運作與管理事宜。另外就REDD而言,早期仍著重在減排目標,後期的REDD+則重視如何強化森林管理,以及森林做為碳吸收者的功能等面向上。

 
張文貞教授:以漸進、技術化與細節化為導向的氣候變遷談判

        張教授認為,本次坎昆會議擺脫過往以「政治力決定減排量」為軸心的談判及運作模式,轉為程序機制建立的管制模式,亦即建立一種漸進的(incremental)、技術化(technical)與細節化(detailized)為導向的氣候變遷治理模式。例如公約內容建立了從屬的執行工作小組或委員會,並要求設置溝通程序與機制,即為細節性、技術性管理模式的展現,不同於過去的談判政治模式。

        另外,本次決議也特別強調人權與氣候變遷的關聯,例如氣候災害對於人權所造成的傷害,並在決議文中納入國際原住民權利公約之內涵,直接加以適用,這也是環境協議整合人權的展現。

結語:量能培養的必要

       葉教授最後於結語中指出,透過座談會與相關活動,才能培養許多量能,掌握問題,並解決問題。葉教授並以英國的Stern Report為例,說明何謂國家對於一個議題的思考與影響力,臺灣未來也應該朝此方向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