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3

財法三許又文

本人同意以下文字刊載於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網站

綠色經濟是解決環保與振興經濟的解藥嗎?

一、綠色經濟出現背景
   
    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的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出現了很多的問題,2008年的金融海嘯,造成嚴重的經濟危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下,無薪假、失業率居高不下,一連串利空帶給政府、企業、勞工和上班族莫大的焦慮。歐美各國使用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大量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並沒有將經濟救活。如何挽救經濟,增加就業機會,目前仍是各國政府亟欲解決的棘手課題。
   
    另外一方面,大量消費,永無休止的消耗,地球的能源及資源逐漸枯竭,人類賴以居住生存的地球也起了悄悄的變化。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由於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以及加速毀林和破壞草原,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濃度大量增加,造成溫室效應、氣候變遷。而近年來全球暖化日益嚴重,極端氣候成為全球面臨的最大環境挑戰,其影響包括極冰消融、物種滅絕之外,更因氣候異常帶來威力更甚以往的各種天災,乾旱讓農作物減產,暴雨又引發土石流,危害人民居住的安全。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的共處,讓地球生態系統與人類文明能夠永續發展,實為當務之急。

    目前全球資源使用的分配其實是呈現不公義的型態,因為人們未曾考慮到要給下一代留下的是什麼。例如核廢料問題、過度地引地下水灌溉…等,皆是取得短暫的利益,卻將這一代造成的負擔留給後世的子孫承受。此外,非再生能源使用問題也日趨緊張,因此各種因應暖化、氣候變遷及節能的工作逐漸應運而生。在綠色議題全面受到重視下,為了合理使用稀缺的自然資源,產業的「綠化」勢在必行,與綠色相關的科技產業也快速的推升,綠色科技儼然成為最具商機的新興產業。根據美國市場調查機構(Cleantech Group)提出的調查報告指出,早在2009年,綠色科技產業獲得的創投資金就已經超越IT與生物科技,成為最受歡迎的產業。

    各國政府皆注重本國經濟的永續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採用了傾斜的產業政策大力扶植綠色產業,從法律、稅收、財政等方面,促進了綠色產業的發展,綠色經濟遂於此情形下出現。而消費者的綠色意識也逐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用「綠色觀點」來選擇商品並向生產者施加影響,這種新的「綠化」的需求結構引導了「綠化」的生產和產業結構,從而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惟長久以來,即有人主張,環保問題係因過度追求經濟發展而生,若欲解決經濟問題所增生的成本,勢必需要犧牲經濟發展,環保與經濟的取捨是否互斥,有無兼顧可能性呢?
   
    有論點指出,有助於改善環境危機的綠色工作(Green Jobs)與綠領(Green Collar)可能是解決環保、失業與振興經濟的三效解藥,然而這帖藥是否能發揮藥效,有效改善問題?對環境、就業與經濟真的能振衰起敝嗎?

二、揭開綠色經濟的神秘面紗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國際勞工組織將「綠色就業」定義為:「在農業、製造業、科學研發、公務部門以及服務業等,以減緩人類面臨的環境危害為目標的工作。」
根據相關機構對綠色工作的定義,大致共通點是必須符合四項原則:
1.      低碳排放量
2.      具永續性
3.      提供工作機會
4.      在地化

    傳統型的綠色工作,像是各個綠色組織的環保NGO工作者、環境工程人員、回收工作者、環境教育者、有機農業、生態旅遊業…等,直接與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育相關的行業。而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有一些既有事業是這波節能減碳的趨勢下,首先面臨轉型綠化需求的,包括:綠建築設計師、綠裝潢師傅、太陽能板安裝人員及新綠能源的相關從業人員。

    綠色工作不只是可再生能源產業,保育生物學者、節能規劃師、有機食品生產者,都是屬於綠色工作。因此,綠色就業的種類包括協助生態系的維護與復育、減少能源耗用、經濟體去碳化、廢棄物與汙染減量…等。將其概念擴張,所有在企業經型態中考慮到永續性發展,以環境保護為基本考量,透過科技改良技術,力求節省資源、減輕環境污染、無毒、無害,對環境友善的生產機制,推展綠色文化之產業,均可視為廣義的綠色產業。

    舉例而言,金融服務業在進行金融貸款服務時,考慮業者之綠色程度給與不同之額度或優惠,協助業者之綠色化,是一種形式之綠色產業;服務業於行業型態中時時考慮所使用之物品或系統中,均以綠色產品或包裝為優先考量者,亦可視為一綠色產業。

    隨著綠色運動的蓬勃開展,巨大「綠色市場」的出現,全球進入了一個「綠色經濟」時代。在這種時代背景下,各國紛紛進行產業結構的「綠色」調整。尤其是當前地球生態逐漸惡化、眾多國際環保協定的要求,環保已成為各國的共識,很多的先進國家為了達到環保目標,已紛紛在貿易上設限,或在產品標準上加強把關,故想成為具備競爭力的廠商都必須顧及產品的環保成分。

三、產業綠化的趨勢

    國際社會對能源與環保議題愈來愈重視,台灣雖然因為於國際地位上遭受限制,未受國際環保規定的直接約束,但全球化發展下,各國產業已非僅以國內為發展對象,也須因應國際趨勢,故環保的相關發展,與企業關係仍息息相關,對注重國際化的國內企業影響尤大。
   
    綠色消費在全球蔚為風潮,愈來愈多的消費者要求企業提供綠色產品,已是未來趨勢,其要宣導的觀念是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能考慮到環保問題,選擇符合環保精神的商品,改變消費模式,進而改變生活型態,以減少天然資源、化學物質之使用及減少污染物在大自然間流動排放,追求人類永續的生存與更佳之生活品質。

    當消費者儘量購買選用「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對環境破壞少、污染程度低的產品時,將引導、改變廠商的生產、銷售特性,進而減少地球的污染負荷。亦即透過消費者的力量來改變生產者的生產行為,以達到對於環境友善的生產目標。

    從政府的角度而言,在綠色產業發展的起步階段,獎勵綠色科技研發、加大境內優惠政策的力度、推廣企業改變傳統能源結構以降低生產成本…等政策是必要的,但是要使綠色產業較快的發展,從長期來考慮,需要政府政策前瞻的支援及規劃;各地方政府應努力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出發,盡快完善綠色產業發展的基礎環境,提高其環境最適化水平,協助企業轉型開拓綠色產業市場,進而推動境內的綠色產業發展。

    另外,以國家之力投入綠色研發,並規定相關的環保法令或政府採購法令,以提高綠色產業市場競爭地位之公平性,增加消費者市場產品多元化選擇等,亦是極為重要的政府政策。

    企業界則因迫於各方壓力以及受誘於種種利益而進行綠色生產,採用綠色營銷策略,並且進行整個企業的綠化,企業必須以利益關係人的觀點來考慮各項管理,即以「綠色管理」(Green Management)來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產業最終畢竟是由企業組成的,所以企業的綠化必然推動整個產業的綠化。企業進行綠化不但能協助提升生產效率、能源使用效率與環境績效,邁向永續經營,透過提升產業綠色生產力及能源有效利用,也能促進整體產業的永續經營發展,達成經濟與環保雙贏的目標。

    綠色產業對永續發展具有巨大的貢獻價值,是企業與社會獲取「雙贏」經濟與社會效益的一種策略性產業。產業的綠化能付諸行動,正是由於人們有著愈來愈強烈的生態價值觀,包括作為消費者的綠色消費意識、生產者的綠色生產意識、政府的政策和立法者者的永續發展觀念,才能真正促使產業的綠化,使綠色產業朝向兼顧環保與經濟的方向發展。


參考資料
1.      The Green-Collar Economy: How One Solution Can Fix Our Two Biggest Problems / Van Jones
2.      Hot, Flat, and Crowded:Why The World Needs a Green Revolution
- And How We Can Renew Our Global Future / Thomas L. Friedman
3.      Cradle to Cradle:Remaking the Way We Making Things / William McDonough…
4.      The Necessary Revolution: How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Create a Sustainable World / Peter Senge、Bryan Smi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