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The World is in Your Hand, but Let’s Start with Care: PLES「搶救地球」電影放映及座談會已於2009年12月9日下午圓滿舉行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PLES)於2009年12月9日下午二時於本院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電影放映及座談會,公開播映「盧貝松之搶救地球」這部關懷地球的環境鉅片,藉由國際攝影大師亞祖貝彤的彷若造物主的視角,喚起臺大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重視。
 
        活動由中心主任葉俊榮教授的歡迎致詞展開序幕。葉教授以現在正於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開場,說明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對於因應氣候變遷有著重要的意義,希望這部電影能帶給法律人更多省思。電影播畢後隨即展開座談會,由葉俊榮教授主持,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李玲玲教授、臺灣環保聯盟秘書長李卓翰先生擔任與談人。
 
        李玲玲教授就此片提出地球當前面臨的危機,包括資源耗竭、物種快速的消失滅絕、不定時發生且不確定何處發生的大規模環境災難等,徵詢同學觀影心得。李教授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會議,仍有許多人士認為「氣候暖化」是科學家誇大不實的炒作,並非地球環境目前面對的危機,不是應該處理的議題。李教授並說明聯合國會議非常重視年輕世代的參與,因此同學們的角色格外重要,關心環境議題,光是一個消費習慣、生活態度的改變就有非常大的意義。
 
        李卓翰秘書長則指出,如果單單只是由本片獲得的純粹的感動仍是不足的,我們最重要的是必須有「行動」的能力。除了個人的行動之外,「政府政策」才是一國環境維護與永續發展最大的關鍵。知識就是力量,擁有知識者應該負擔起更大的責任。法律的制定者、政策的推行者都是可以堅守環境意識的崗位,感動是不夠的,行動才能改變這個社會。
 
       在場的張文貞教授則提出,近日剛舉行完畢的縣市長選舉,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將環境議題列為政策重點,這也是令人憂心的地方。如果地方的帶領者忽視了環境政策,台灣人要如何走向關心環境保護議題的未來?
 
       葉俊榮教授的談話則呼應李秘書長「由感動而行動」的呼籲,並藉由本片試圖傳遞的訊息,以「速度」與「角度」來看此片。他指出本片整體速度很慢,逼使我們放慢腳步去檢視地球的美麗與傷口,影片中「快」的部分是對工業文明的挑戰,片中不斷出現的“faster and faster“口白與令觀眾感到震撼與憂心的畫面一併呈現,藉由一連串數據顯示地球已經面臨了空前的危機。而攝影角度的變化則讓觀影者我們看到非常美的畫面,同時也讓觀影者看到地球令人震撼的傷口,這是李玲玲教授口中的「憂傷的美」。
 
        與會同學也提出自己對於本片的觀影心得,比如影片裡森林中石油源象徵的火的竄出,彷彿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石油替人類提供了舒適便利的生活,改變了世界的運轉模式,卻同時也將人類帶入向地球資源需索無度的深淵。同學並提出關鍵的時刻一定會到,行動不會沒有意義的。
 
        葉教授最後指出本片似乎沒有結局,也沒有對話,只有旁白的獨白。結局或許是地球人的未來,沒有對話代表電影結束之後,大家要去對話、去談論、去反省。是時候人類該為自己過往的行為負責的時刻,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勢必作為行動者而不是純粹的感動者。
 
       地球的命運在妳我手中,讓我們從關心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