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

第三屆東亞國際環境法模擬法庭辯論賽,獲得大賽第三名與Applicant方訴狀第二名!

   恭喜本中心代表(左二至左四)潘誼鎂、吳佩儒、鄭普琳與張思遠等四位同學參與第三屆東亞國際環境法模擬法庭辯論賽,獲得大賽第三名與Applicant方訴狀第二名!!
    感謝張文貞老師與貝傑仁(Jeroen van Bekhoven)同學的用心指導,以及其他同學們的熱情協助!

 

↑獲得大賽第三名與崇實大學的Roy Andrew Partain教授合影 

參賽目的

  2013年受到主辦單位的邀請,由三位同學代表臺大法律學院第一次參加此比賽,最後獲得第三名的佳績,2014年則由三位大學部學生(潘誼鎂、吳佩儒、鄭普琳)與一位科法所學生(張思遠)組隊代表臺大法學院,參加此模擬法庭辯論賽的東亞區域賽,除了能讓參與的同學有機會接觸並深入國際環境法的相關議題外,並能藉此在此國際性的模擬法庭辯論賽上,呈現臺大法學院在國際環境法上的重視和學生的栽培,希望能讓參與的同學獲得學習與知識上的成長,還有模擬法庭中口語表達的訓練,且與其他學校隊伍的參賽者進行國際交流,並盡力贏得好成績,期盼能脫穎而出晉級決賽,為院爭光。

 

參賽過程

  今年參與此區域賽共有八支隊伍,兩組中國隊(中國政法大學與北京科技學院)三組韓國隊(崇實大學兩隊與韓東大學一隊)一組加拿大隊(Sherbrooke University)一組蒙古隊(Ikh Zasa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和一組台灣隊(國立臺灣大學)。


  比賽從11月25日到29日,總共進行五天時間。


  第一天會進行參賽隊伍的登錄,接著主辦單位還提供了豐盛的晚宴,招待遠道而來的參賽同學、教練,以及這次比賽的評審裁判們,讓大家可以彼此了解認識,並且公佈初賽的對賽名單,我們就這樣在一片歡樂聲中,迎接接下來連續數天的激烈競賽。


    
第二、第三天是初賽,每隊需要跟另外三支隊伍對賽,因此,原告方或被告方至少需要出場一次,以臺灣隊為例,原告方作賽一次,被告方則作賽兩次,三場比賽過後,累計分數最高的四隊將會進入準決賽。這輪比賽關鍵在於如何提出強力的論點讓法官採信,總括而言我們場上表現從容自若,注意法庭應有的禮儀,以及能夠精準回答法官的提問。初賽結束當天晚上,主辦單位設宴招待各隊成員,並且公佈進入準決賽的四支隊伍名單,分別是國立臺灣大學隊、中國政法大學隊、韓國崇實大學隊以及Sherbrooke University隊。

 

     ↑代表被告的吳佩儒同學與潘誼鎂同學          ↑代表原告的張思遠同學與鄭普琳同學


 

  第四天是準決賽,兩兩在同一時間,分別進行比賽。我們被安排與中國政法大學作賽,與初賽不同的是,準決賽不會事先公佈對賽安排,也就是說,比賽開始前一刻,採取擲硬幣的方式,當場決定由該隊的原告方還是被告方參賽,結果由我們的原告方出賽,準決賽法官的提問較初賽艱深,超出準備範圍,參賽同學幾乎沒有辦法完整提出所有預定主張,這個時候考驗到同學們的應變能力,怎樣在沒有充份準備的情況下,組織出可以讓法官採信的理由,將會是勝負的關鍵,我們經驗尚淺,碰到計劃外的情況亂了陣腳,未能及時作出調整,反觀中國政法大學隊,雖然也不是對每個問題都有充份準備,但卻能夠巧妙地處理問題,給出合理的回應。比賽結束後,主辦單位安排了遊覽首爾的活動,晚上同樣是設宴招呼各位參賽同學,並且在宴會上公佈決賽的兩支隊伍名單,中國政法大學隊以及Sherbrooke University隊進入決賽,我們則止步四強。


  第五天是決賽,此前比賽都是由兩位法官進行裁判,而決賽則是由三位法官組成,以表示對比賽的慎重。決賽的兩隊都使出所有壓箱寶,不作任何保留,在一輪脣槍舌劍,精彩絕綸的競賽後,由中國政法大學隊獲得了本次國際環境法東亞區域賽第一名。接著就是舉行頒獎典禮,對各隊在是次比賽的付出給予了肯定,每位參賽同學都透過這次比賽,獲得豐富的經驗,比賽就這樣在一片歡樂聲中,落下帳幕。 


  ↑為四位隊員和指導教練──博士生Jeroen van Bekhoven的合照 


 

 

參賽心得
科法四  張思遠

    我是科法四張思遠,過去生活學習以中文為主,而且沒有任何國際環境法基礎,準備比賽的過程中需要學習大量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從準備到比賽結束,不足兩個月時間內,不斷修改文稿,反覆練習口說,讓自己達到足以應付比賽的狀態,這個過程其實是對工作效率的培養,也就是訓練如何在有限時間內呈現出最大的成果。這種能力,不管是對這次比賽,還是以後的生涯,都會受益匪淺。
    模擬法庭有別於真實法庭之處在於,模擬法庭更重視過程的投入,不論結果如何,能夠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最後來到現場參加比賽,已經相當不簡單,每位參賽同學都因為準備這場比賽而獲得成長,都是勝者。比賽進行中,法官會對參賽同學進行適當的引導,讓他們可以清自己的論點,比賽結束後,法官也會對參賽同學的表現進行點評並給予建議,讓同學們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表現。未來踏入職場,相信再也難以找到這樣一個機會,可以大家一起互相學習,享受比賽的樂趣,這是一次難忘的回憶。

 

 

財法四 吳佩儒

  雖然身處於研究所入學考試與國考兩側夾擊的壓力,但受去年參加比賽的學姊推薦,加上理律盃擔任工作人員的觀察,在沒有任何環境法與國際法的背景下仍報名參加了這個比賽。短短的兩個月準備期間所幸有賴辛苦的張文貞教授與Jeroen教練不厭其煩的細心指導,使我們四個環境法素人有機會站在東亞舞台上,針對目前國際上仍舊相當新興且能見度日益重要的鯊魚保育與人道獵捕議題為準備,除了快速的知識方面的成長,法律文書寫作的能力以及英語口語表達的能力都在這兩個月的準備中不斷進步。更難能可貴的是與他國法律學生切磋學習的機會,看大家如何在法庭上精彩攻防,以及主辦單位崇實大學的教授們精心準備的環境變遷研討會,這樣開拓國際化視野的經驗實屬難得。擔任法官之一的Roy教授在講評時即提到,模擬法庭可以作為未來志業選擇的試金石,如果在承受極大壓力下的比賽過程中能夠同時獲得滿足或享受,律師職業即是一條適合的選擇,也是模擬法庭最大的意義,給予學生嘗試與了解未來工作取向的機會。

 

財法四 潘誼鎂

    抱持著想在畢業前給自己機會去接受一個從未碰觸的挑戰的想法,在看到環境法中心發出的徵選公告後,就決定報名這次的環境法模擬法庭辯論賽,當然在決定參加後,已能預見所接踵而來的是兩個月犧牲睡眠,在原有的繁重課業和研究所準備中,還要撥出並投入更多心力體力去準備這次的辯論賽,但至今回想起來,在這過程中所獲得的是一次完全不後悔的成長經驗,並學習在壓力與時間分配中,尋求最佳效率與團隊合作之精神。  
    在這之前我們四個參賽者皆沒有相關國際環境法的知識和涉獵,從零開始,搜刮學校各圖書館的相關原文書,訪遍所有原文官方網站,一點一點累積成書面訴狀的原稿,然後再不斷反覆地修改,交出書面訴狀後,又要在短短不到兩個星期,討論出反方的爭點和想出和書面訴狀相反的論點,同時拆成兩組各自準備原告被告雙方的言詞辯論講稿內容,過程中因為有Jeroen教練與張文貞教授的細心指導和鼓勵督促,讓我們得以撐過整個參賽過程中最辛苦壓力也最大的準備階段。到了韓國首爾後,因為事前準備還算充裕,且口說部分經過張文貞教授與華頓教授的訓練,針對一些法官可能的臨時提問準備好擬答與資料,因而讓我們在三場第一階段比賽中的表現得到肯定,晉級四強賽。當然參加比賽的目的往往不在於得名,而在於想看看自己盡力後能成長多少,這也是張文貞老師從開始到最後一直傳達給我們的價值觀,雖然很可惜沒辦法再繼續前往美國參加總決賽,以拓展更大的視野,但這次的經驗已是我畢業前最值得的一次嘗試,開啟了我對國際環境法與國際貿易法,甚至是模擬法庭辯論賽的興趣,並在學習怎麼當一個好律師與法律人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成就感,當然也藉此機會走出舒適圈培養競爭力,與各國參賽者相互切磋觀摩,法律知識的增長外,也能精進英文口語表達的能力。
  最後除了很感謝張文貞教授、Jeroen教練與華頓教授外,也很感謝和我一起參賽的隊友們,團隊的比賽往往能比個人的比賽收穫更多的原因,在於能學習溝通協調與取捨,想法得以互相激盪,在一起崩潰的情況下再一起解決難題,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單純為一件事情共同努力的革命情感,成就了這段經驗中與你們一起的,最難忘的回憶。

         

                             ↑全體參賽者與法官教授之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