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際參與困難的臺灣而言, 氣候變遷立法的意義特別在於凝聚國民意志, 並主動連結於國際社會。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自從2006年基於這樣的想法被提出以來, 歷時九年,終於在2015年6月15日通過。九年的延宕, 歷經了政黨輪替、金融海嘯, 國際氣候變遷治理趨勢也發生重大變化, 當初原本在國際上相當先進的一部草案,我們現在應該如何看待它? 面對年底國際上即將召開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方大會, 以及可能通過的後京都時代新氣候協議, 我們的溫減法是否充分表現了臺灣面對氣候變遷的決心, 足以跟各國的努力相提並論?在國內,時空脈絡的轉變、 政治利害的折衝,使得這部溫減法暴露出哪些不足之處? 更重要的是,溫減法通過了,然後呢? 這部溫減法是否已經足以帶領臺灣人民、產業、 政府部門面對氣候變遷?如果不是, 那麼臺灣氣候變遷立法的下一步又該是什麼?
本次講座,由研究氣候變遷法多年的葉俊榮、施文真、汪信君、 許耀明、高仁川與林春元等六位法律學者, 帶我們一起認識這部溫減法,看看它有什麼問題, 並且為臺灣今後的氣候變遷立法與氣候治理提出具體的方向。 請關心臺灣與氣候變遷的您前來聆聽,一同討論與思辯。
氣候變遷時代決策量能提升講座(二十三):溫減法,然後呢? 法律學者評新通過溫減法
日期:2015年7月3日(週五)
時間:10:00–12:00(9:40開始報到入場)
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實習法庭
(近捷運科技大樓站/辛亥路及復興南路口)
(議程請參見附檔)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
協辦單位: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聯絡信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