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

law

本院公法學中心成立於2000年11月1日,初期以提升我國公法學之研究及促進學界與實務界之交流作為設立目的。惟爲因應國際化的潮流,近年來亦不斷鼓勵中心的教授們舉辦國際性研討會與演講。中心每年均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發表學術報告,促進學術交流。自2012年6月起,與翁元章文教基金會合作,定期舉辦公法新秀論壇,邀請國外傑出公法學者擔任翁岳生講座。透過這類經常性學術論壇、研討會及講座的舉辦,期能深化國內公法學的研究。此外,每年均舉辦公法新生迎新活動,以及邀請校外學者擔任審查委員,由校內研究生發表論文,博士生進行與談之公法論壇,以促進學院內研究公法學之風氣。

作為當代人類所面臨最嚴峻的課題,氣候變遷既直接且深刻地影響了全球人民的生活福祉,同時也逐漸加劇內國及國際間的不平等情形。此外,伴隨而來的自然災害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安全,並考驗著各國政府是否有足夠的量能。對於應對能力較為不足的地區而言,氣候變遷已經不再是抽象的風險,而是具體存在的威脅,造成許多人民流離失所,甚至使國家的領土喪失。各級政府包含地方、國家、區域及國際層次,已經開始呼籲必須緊急採取措施以回應氣候變遷的嚴重後果,盡可能減緩對於未來世代的危害。

 第八屆墨爾本亞太立憲論壇是由國際學術組織International IDEA、墨爾本大學法律學院Constitution Transformation Network及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PLES)聯合舉辦。本次論壇將於2024年5月23日至24日在國立臺灣大學舉行,並於5月25日於同一地點接續召開臺灣圓桌會議。本次活動是由臺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與IDEA亞太地區辦事處共同贊助。

  今年論壇將以「氣候變遷與憲法」(Climate Change and Constitutions)為主題,聚焦在亞太地區,探討氣候變遷所帶來關於憲政治理的挑戰,並尋找回應氣候變遷的可能與契機。儘管世界各地都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亞太地區各國的氣候韌性也存在差異,然而有鑑於亞太地區所受到的嚴重影響,以及各國地理特徵與鄰近性,以區域的結構探討氣候變遷與憲法發展,仍有其重要意義。

 #MF2024Climate

#PLES_Law_NTU

#International_IDEA

#Melbourne_Forum

#Climate_and_Constitution

#墨爾本亞太立憲論壇

#氣候變遷與憲法

#臺大環續中心

【 論壇紀錄 】4/18「世界中的臺灣:從國際人道/刑事法到國際環境/生物多樣性法」

        

        臺大環續中心與公法中心於4/18(四)在臺大法律學院舉辦精彩演講,以「世界中的臺灣:從國際人道/刑事法到國際環境/生物多樣性法」為主題,邀請政大創新國際學院的張佳康(Kevin Chang)教授及環續中心訪問學者Ann Madding律師,分別從國際人道法/刑事法與國際環境法/生物多樣性公約等角度,分析臺灣在現行國際法體系中存在的諸多重要議題。一方面,自1971年以來,臺灣面臨關於國家地位的複雜問題,使臺灣在參與國際協議與國際組織的可能性受到劇烈影響。另一方面,從國際現實的運作來看,隨著近年來中國軍事侵略的日益增加,以及全球環境與氣候的逐漸惡化,長期無法以會員國身分參與國際組織及條約臺灣,究竟可以如何應對這些複雜挑戰?或者是否有突破的可能?

 

        張教授首先強調了國際法和國際組織在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中,有著關鍵的作用。儘管臺灣被排除在某些國際框架之外,然而仍然應該採取積極措施加強臺灣的主權地位。其中,「國際刑事法庭(簡稱ICC)」可以作為臺灣未來著力的管道。張教授指出,ICC與許多需要會員國批准入會的國際組織不同,它是透過締約國批准《羅馬規約》(Rome Statute),而將其納入管轄權的法院,這個特色提供了臺灣的加入國際運作一個潛在的途徑。從而在此之下,臺灣納入ICC管轄有兩種可能的途徑:批准羅馬規約成為成員國,或者自願接受法庭的管轄權而無需正式成員身份。不過,兩種方法有其各自不同的利弊權衡及對於法律層面的影響,臺灣則需要審慎考慮自身利益與量能。

 

        為了進一步說明此種管道對於臺灣的可能助益,張教授指出臺灣若加入ICC,除了可以提升自己的國際聲譽之外,也得以藉此機會進行法律制度上的檢討與修改,讓內國的法治環境與國際社群一致,提升臺灣自身的人權保障。此外,加入ICC也可以成為一個有效對抗潛在威脅的手段,從而強化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張教授也認為臺灣的加入對於ICC而言也有誘因存在。由於ICC目前在亞洲地區仍面臨著批准率較為低落的情形,使得臺灣作為亞洲的一員,其加入可以提升ICC在亞洲的能見度。若從亞洲整體區域發展的角度,有鑒於中國惡名昭彰的人權問題,以及考量加入ICC後可能面對的究責問題,也降低了中國加入ICC的意願及影響力,而對於其他亞洲國家,再考量到臺灣的戰略位置與亞太地區國際關係的發展動態,臺灣仍有一定的機會得以加入ICC。

 

        接著,Ann Madding教授從國際環境法的角度,梳理臺灣處境的動態轉變。1990年代,臺灣在國際環境公約方面的角色仍然模糊不清,然而在1992年,臺灣因為一段關於犀牛貿易的影片被公開播出,隨即因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而受到國際制裁,以及美國的貿易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臺灣並非CITES的締約國,但因為國際環境法獨有的特性,非締約國仍可能會受到公約相關義務的約束,以及國際上對於違反公約者的相關制裁措施。該起事件後,臺灣採取了「自願遵循」的路徑,使內國相關法律與國際環境標準一致,例如《野生動物保護法》的立法與實施。雖然臺灣往往無法直接參與環境相關條約的討論,然而另一方面,臺灣也正是在此種環境中,被迫提升自身的環境立法與環境保護,使得國內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育獲得改善。

 

        最後,Madding教授提出了國際環境法的幾項特色,得以進一步成為臺灣未來突破目前國際地位的著力點。首先,相較於其他國際法領域,國際環境法具有強烈的「去中心化」特性。以目前來說,國際上即約有3700個國際環境法相關協議,提供臺灣相當多的空間與機會可以做出貢獻。其次,由於國際環境法的進展高度依賴「科學研究」,也讓臺灣可以透過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氣候變遷、國際環境或生物多樣性等領域提供協助,提升臺灣在國際環境領域的聲譽與重要性。此外,由於次國家團體在國際環境法領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若臺灣強化其與非政府組織或環境保護團體的合作,一方面展現出臺灣在環境領域的高度重視,更能夠藉以建立國際支持,增強臺灣在應對全球環境挑戰的能力。

 

#世界中的台灣

#台灣與國際刑事法院

#台灣與氣候變遷

#台灣與生物多樣性

活動訊息

活動名稱:《世界中的臺灣:從國際人道法與刑事法,到國際環境法與生物多樣性法》
活動時間:2024/4/18(四)下午 12:20 ~ 2:20
活動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第一會議室(1710室)

主持人:
葉俊榮 教授(臺灣大學法律學系)

講者:
張佳康 副教授(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
Ann Madding 訪問教授(臺灣大學法律學系)

與談人:
李佩蓉 博士(臺灣大學法律學系)
林春元 副教授(中原大學財金法律學系)
李怡俐 助理教授(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xHHJ55V2k5vkzasY9

*本次講座將以英文進行。
*提供大學部、碩博班學習時數。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公法學研究中心、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主題介紹】
臺灣在國際法下具爭議性的國際地位,長久以來造成許多行動上的阻礙。隨著中國軍事侵略日益增加以及全球環境逐漸惡化,作為許多國際組織及條約非會員國的臺灣,我們可以如何應對這些危機呢?是否存在對臺灣有利的突破呢?

這場討論中,張佳康教授與Ann Madding教授將分別從國際人道法/刑事法與國際環境法/生物多樣性法的角度,提供他們的見解。

演講快訊!一年一度COP25座談會來了!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5次締約國大會座談會】

〖時間〗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12:30-14:30

〖地點〗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七樓第一會議室(1710)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CXnPVFK6t99fYW178

 *可抵服務二、碩博士班學習時數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每一年都會舉辦締約國大會,致力於減緩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威脅。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也將在會後舉辦會後座談會。

環續中心邀請幾位長期經營氣候變遷議題的法律、政治學者和NGO,分享今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第25次COP大會有什麼新的進展、新的觀察。今年我們也邀請到親自參與締約國大會的臺灣青年氣候聯盟代表,因此參加座談會可以得到第一手他們分享的消息喔!

誠摯邀請關心地球、氣候變遷的朋友一起參加!

【主持人】葉俊榮教授(臺大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 )

【與談人】張文貞教授(臺灣大學法律系)、林子倫副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林春元副教授(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貝傑仁Jeroen van Bekhoven助理教授(臺北大學法律學系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代表

2019-2020 IEMCC國際環境法模擬法庭案例分析座談會來了!
【主題】瀕危物種再引入之生態影響與法律挑戰
【時間】2019.11.05(二)中午12:30-14:20
【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一樓實習法庭
IEMCC國際環境法模擬法庭競賽所設計的案例,往往緊扣最新興生態議題。今年適逢國際野生動物會議(IWLC)20週年,物種引入的議題也受到國際熱烈討論。
這一次,環續中心特別邀請臺大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的李玲玲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宋承恩博士候選人,以及台北大學法律系的貝傑仁助理教授,針對本次競賽的「再引入瀕危物種」議題,進行跨科際整合的對話與交談,誠摯邀請大家一同參與討論!
*可抵服務學習
週五, 14 六月 2024 01:23

[環續中心十週年紀念活動]

時間:2019年6月5日  星期三   下午 12:30-17:30

地點:臺大法律學院霖澤館三樓   1301 多媒體教室

臺大環續中心自2009年成立迄今適逢第十周年,將於我國的環境日(6/5)當日之下午12:30至17:30,在臺灣大學法學院霖澤館1301室舉辦《臺大環續中心十周年紀念圓桌座談會》。 本次座談會將以「臺灣環境議題的民主挑戰」作為主題,回應當前臺灣環境治理下所面臨的挑戰與契機。

回顧台灣的環境議題發展進程,自民主化以來更加的蓬勃興盛。由於近十幾年來,環境議題隨著資訊科技進步、知識風險提高,以及全球逐漸興起的民粹主義浪潮,毋寧已經呈現出另一個嶄新且複雜的面貌。值得注意的是,近來許多環境議題,均與臺灣民主的實踐運作息息相關,如深澳燃煤電廠案、空污法修法,乃至於「以核養綠」公投案等,似乎在在凸顯出由於議題複雜多變,使得民主溝通平台有所不足,進而導致各方團體衝突極化,意見對立,無法有效地形成共識以面對問題。

因此,本次座談會將邀請與環續中心有深刻關聯,以及為臺灣環境議題共同努力的學者先進、公民團體等,一方面對於臺灣環境的民主議題有所回應,另一方面也為臺灣在地的環境耕耘,進行一次回顧與展望。當然,也誠摯歡迎各位同學可以一同共襄盛舉,為臺灣共同努力!

*本次活動可抵服務學習二、碩博士學習時數

*報名連結: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cecIfN....../viewform

・時間:2018年12月25日(星期二)12:30-14:30

・地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霖澤館七樓第一會議室

・報名網址:

https://goo.gl/forms/2gS1XXzYbgrE6gBY2

【可抵服務二、碩博士班學習時數】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每一年都會舉辦締約國大會,致力於減緩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威脅。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也將在會後舉辦會後座談會。

 

環續中心邀請幾位長期經營氣候變遷議題的法律、政治學者和NGO,分享在前年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下的巴黎協議(Paris Agreement)通過後,今年在波蘭卡托維治舉行的COP大會有什麼新的進展、新的觀察?

 

此外,與會的林子倫老師、台灣青年聯盟代表也都有親自參與締約國大會的盛會,因此參加座談會可以得到第一手他們分享的消息喔!

歡迎關心地球、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朋友一起參加喔!

 

【主持人】張文貞教授(臺灣大學法學院)

 

【與談人】施文真教授(政治大學國貿系)、林子倫副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林春元副教授(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代表

第 2 頁,共 4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