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

law

2010年3月29日下午,本中心於<環境及科技法專題研究>課程舉行PLES工作坊(三),邀請本中心成員簡資修教授進行專題演講。演講主題為「環境保護與經濟分析」,以經濟分析切入,舉例引喻,釐清環境議題之本質。簡教授指出,經濟學家看待環境問題,以往多直覺式以經濟學上「外部性」(externality)概念處理,例如著名學者丕古提出以課稅方式解決環境問題,即為一適例。然而簡教授指出,用「外部性」一詞務須謹慎,「外部性」與「外部效應」(external effect)必須嚴格區別。外部性係市場失靈結果,但污染現象未必皆伴隨市場失靈,例如有時僅是市場交易前之現象,尚未經過交易,未必即為外部性。  

        PLES邀請美國耶魯大學E. Donald Elliott教授,於2010310日下午2:004:00於本院霖澤館多媒體室,以「全球觀點下的美國環境法」為題,進行演講。Elliott教授研究環境法多年,並曾於布希總統任內擔任助理環保署署長,本次演講討論美國環境法在全球脈絡下的影響與變動。Elliott教授指出美國環境法制值得借鏡的長處,也指出美國環境法上亟待改進的缺失,Elliott教授也和參與的聽眾針對台灣環境法上的發展與問題、美國環境法上發展的情況,有一番熱烈且詳細地討論。最後Elliott教授也針對全球氣候變遷的議題,發表看法。

PLES2010310日上午10:0012:00邀請美國耶魯大學E. Donald Elliott教授開設「化學物質管制的新趨勢」工作坊,地點為本院霖澤館七樓第一會議室。這次的工作坊中,Elliott教授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跟參加者一同分享其觀察到的化學物質管制的新趨勢。Elliott教授分析化學物質管制的特性,指出化學物質實驗過程中過多的不確定因素、多重的變因、複雜的作用過程,使得化學物質管制與其他管制有別,並指出當前化學物質管制上所面臨到的困難:成本過高但資訊仍然不足,以致成效低落。Elliott教授分享新興的化學物質實驗方法,認為新興的“toxicity pathway assays”測定法,藉由直接鎖定變因與作用過程的方式,能有效率地辨識出關鍵的化學物質,進而有助於化學物質管制。

PLES邀請到美國耶魯大學E. Donald Elliott教授,於2010年3月10日下午2:00至4:00於本院霖澤館多媒體室,以「全球觀點下的美國環境法」為題,進行演講。Elliott教授研究環境法多年,並曾於布希總統任內擔任助理環保署署長,本次演講將討論美國環境法在全球脈絡下的影響與變動,歡迎本院師生與各屆人士前來參與!

PLES將於2010年3月10日上午10:00至12:00邀請美國耶魯大學E. Donald Elliott教授開設「化學物質管制的新趨勢」工作坊,地點為本院霖澤館七樓第一會議室。Elliott教授將在這次的工作坊中,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跟參加者一同分享其觀察到的化學物質管制的新趨勢。

本中心於2010126日(星期三)上午10點到12點於台大法律學院霖澤館1703研討室舉辦「台灣當前環境影響評估的問題與興革」座談會,由中心主任葉俊榮教授主持,邀請學界人士法律實務界人士與民間團體,以及政府機關代表與會,探討我國目前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問題、分析問題的成因,並提出因應策略。

中心主任葉俊榮教授開設之環境法課程,於12/29日上課時邀請法律扶助基金會專職律師林三加律師,進行課程專題演講,與同學分享個人學思歷程、從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的經驗與心得,以及環境議題「公民參與」的觀點。林三加律師分享個人於今年2月親身參與松山菸廠保護老樹事件的經驗,針對法院實務運作、行政機關執法、社區民眾參與、比較外國範例等議題,加以評論,並提出倡議。演講完畢後的Q&A時間,同學提出個人生涯規劃、國內制度改革等相關問題,講者林律師一一回應說明。

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已經於12月18日閉幕了。妳知道這個舉世矚目的國際會議的重要性嗎?妳知道哥本哈根會議做出了什麼結論嗎?妳知道這些結論對於未來全球因應氣候變遷有什麼影響嗎?妳知道臺灣的代表團是以什麼身份參加會議嗎?妳瞭解在未來的全球溫室氣體管制架構下,臺灣應如何自處嗎?
        PLES邀請了前往哥本哈根參加本次會議的代表們以及長期關心氣候變遷議題的學者們與本院師生討論哥本哈根會議的重要性,並分享哥本哈根之行的收穫。歡迎本院師生跟PLES一起走過哥本哈根,尋找臺灣在氣候變遷時代的未來。

      時間:2009年12月29日(二)下午3:30-5:30

  地點:臺大法律學院第一會議室(霖澤館七樓)

  主持人:葉俊榮(臺大法律學院)

  與談人:邱文彥(環保署副署長)
                      簡慧貞(環保署空保處副處長)
                      杜文苓(世新行管系)
                      李建良(臺大法律學院)
                      林子倫(臺大政治系)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PLES)於2009年12月9日下午二時於本院霖澤館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電影放映及座談會,公開播映「盧貝松之搶救地球」這部關懷地球的環境鉅片,藉由國際攝影大師亞祖貝彤的彷若造物主的視角,喚起臺大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重視。
 
        活動由中心主任葉俊榮教授的歡迎致詞展開序幕。葉教授以現在正於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十五次締約國大會開場,說明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對於因應氣候變遷有著重要的意義,希望這部電影能帶給法律人更多省思。電影播畢後隨即展開座談會,由葉俊榮教授主持,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李玲玲教授、臺灣環保聯盟秘書長李卓翰先生擔任與談人。
 
        李玲玲教授就此片提出地球當前面臨的危機,包括資源耗竭、物種快速的消失滅絕、不定時發生且不確定何處發生的大規模環境災難等,徵詢同學觀影心得。李教授指出,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會議,仍有許多人士認為「氣候暖化」是科學家誇大不實的炒作,並非地球環境目前面對的危機,不是應該處理的議題。李教授並說明聯合國會議非常重視年輕世代的參與,因此同學們的角色格外重要,關心環境議題,光是一個消費習慣、生活態度的改變就有非常大的意義。
 
        李卓翰秘書長則指出,如果單單只是由本片獲得的純粹的感動仍是不足的,我們最重要的是必須有「行動」的能力。除了個人的行動之外,「政府政策」才是一國環境維護與永續發展最大的關鍵。知識就是力量,擁有知識者應該負擔起更大的責任。法律的制定者、政策的推行者都是可以堅守環境意識的崗位,感動是不夠的,行動才能改變這個社會。
 
       在場的張文貞教授則提出,近日剛舉行完畢的縣市長選舉,沒有任何一位候選人將環境議題列為政策重點,這也是令人憂心的地方。如果地方的帶領者忽視了環境政策,台灣人要如何走向關心環境保護議題的未來?
 
       葉俊榮教授的談話則呼應李秘書長「由感動而行動」的呼籲,並藉由本片試圖傳遞的訊息,以「速度」與「角度」來看此片。他指出本片整體速度很慢,逼使我們放慢腳步去檢視地球的美麗與傷口,影片中「快」的部分是對工業文明的挑戰,片中不斷出現的“faster and faster“口白與令觀眾感到震撼與憂心的畫面一併呈現,藉由一連串數據顯示地球已經面臨了空前的危機。而攝影角度的變化則讓觀影者我們看到非常美的畫面,同時也讓觀影者看到地球令人震撼的傷口,這是李玲玲教授口中的「憂傷的美」。
 
        與會同學也提出自己對於本片的觀影心得,比如影片裡森林中石油源象徵的火的竄出,彷彿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石油替人類提供了舒適便利的生活,改變了世界的運轉模式,卻同時也將人類帶入向地球資源需索無度的深淵。同學並提出關鍵的時刻一定會到,行動不會沒有意義的。
 
        葉教授最後指出本片似乎沒有結局,也沒有對話,只有旁白的獨白。結局或許是地球人的未來,沒有對話代表電影結束之後,大家要去對話、去談論、去反省。是時候人類該為自己過往的行為負責的時刻,我們的時間所剩無幾,勢必作為行動者而不是純粹的感動者。
 
       地球的命運在妳我手中,讓我們從關心做起!

對於我們身處的地球妳瞭解多少?妳知道它如何形成的嗎?妳曾認真看待過它的美麗與歷史嗎?妳知道人類長時間的活動對於它已經造成什麼樣的破壞嗎?妳明白地球的耗竭對妳我將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妳是否想過生活在臺灣的妳,可以為這個慢慢改變中的地球做些什麼?站在自己工作崗位的妳,又能為環境議題做些什麼?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中心將於2009年12月9日下午2:00於臺大法律學院國際會議廳(霖澤館一樓)舉行「盧貝松之搶救地球電影放映及座談會」,邀請葉俊榮教授(臺大法律學院)、李玲玲教授(臺大生科系)、陳瑞賓先生(臺灣環境資訊協會)與我們一同透過這部近距離地觀看我們的地球,並對環境議題做出反思!

第 16 頁,共 42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