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內容 (253)
學生短評精選-李崇菱
學生短評精選-林季陽
2009年10月5日課程內容:氣候變遷、能源管制與能源安全- 台灣觀點與國際視野
98年度第1學期環境法課程介紹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之探討」研究成果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之探討」計畫相關案例介紹:濱南工業區開發案
「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問題之探討」計畫簡介
「公害糾紛處理與環境損害責任之運作機制探討及法制研修推廣」計畫重要案例介紹
「公害糾紛處理與環境損害責任之運作機制探討及法制研修推廣」計畫簡介
更多...
Alan Boyle教授於英國牛津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現為英國愛丁堡大學法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公法、海洋法以及國際環境法。
詹長權教授於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公衛博士。現任本校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與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管理、風險評估、環境與健康等領域。
施文真副教授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國際環境法、發展學、環境法。
林子倫教授於美國德拉瓦大學取得都市事務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現任本校政治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都市政策、能源與環境政策以及環境與民主理論等。
中心主任 Director | |||
葉俊榮教授於美國耶魯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本院專任教授及本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環境法、行政法等。2013年榮獲臺大講座教授榮譽。 |
|||
專任教師 Professors | |||
張文貞教授於美國耶魯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本院專任教授及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學院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國際人權法、行政法、環境法、法律與社會分析。 |
![]() 陳聰富教授於美國紐約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本院專任教授、本校醫學系社會醫學科教授與學務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法及醫療法。 |
李建良教授於德國哥廷根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本院與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合聘之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行政法與環境法。 |
姜皇池教授於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取得國際法法學博士。現為本院專任教授與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海洋法與國際法。 |
簡資修教授於美國喬治城大學取得比較法學博士。現為本院與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合聘之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民事財產法與法律經濟分析。 |
林仁光教授於美國杜克大學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本院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司法、證券交易法、銀行法和金融相關法律。 |
汪信君教授於英國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取得法學博士。現為本院專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保險法、保險監理、金融市場監督。 |
中心助理
• 李昭華 / 陳胤佑
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引領台灣的環境政策與法律研究的核心,並進一步躋身為國際重要學術機構。除了致力於推動本土的環境政策與法律外,與國際接軌也是我們努力的課題之一。我們同時也希望能在未來能培養出引導、整合台灣環境永續發展的人才。
1. 建立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資訊平台
目前國內並無完整的環境法規資訊平台,各種環境法規資料散見於網路、期刊或書籍。因此,我們的首要任務即為建立環境永續政策與法律資訊平台,內容不僅涵蓋國內法規與重要判決、重要國際條約、判決以及外國立法例、判決等。此外,我們也將定期於網站中發表國內外最新環境法規與判決的分析報告,並舉辦研討會、演講或座談。
2. 研議與推動環境立法
台灣有許多環境立法需要進一步的改革(例如環境影響評估制度),更有許多法案等待立法通過(例如再生能源法),我們除了透過計畫合作、協助政府機關或非政府組織研擬法案的方式推動立法外,也將針對特定的主題,以更積極、主動的方式參與立法活動,例如舉行座談或參與環境社會運動等。
3. 國際參與以及國際合作
由於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必須以特殊的管道參與國際環境會議,目前是以半官方組織代表我國。我們認為,這樣的方式固然解決了眼前的處境,可能擠壓真正非政府組織活動的空間。我們希望能以學術單位的名義代表台灣參與國際環境會議,並更進一步參與國際環境公約的研議,以我們的專業成為台灣與國際交流的窗口。
另外,我們也將與各國環境法研究中心進行策略聯盟、計畫合作或共開課程,廣開台灣的國際視野。
4. 環境法學教育與NGO結盟
人才的培育永遠是深化研究的重要根基,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培養法學研究人才,更盼望能訓練出將來於各部門領導環境政策的領袖,因此科際整合成為開課的首要考量。我們計畫與其他領域的學系共同開設專業環境課程與通識環境課程,同時從深度與廣度的面向推動環境法學教育。同時,我們也將策劃英語授課與跨校、跨國選課的課程,落實國際化。學術與實務的交流也是我們努力的願景之一,我們將與NGO、政府部門以及環境律師合作,一方面針對環境法議題舉辦講座、工作坊,邀請他們參與,另一方面則將是將實務界的經驗涵納入學術課程中,並提供學生們實地參與環境公民訴訟的機會。